春心欲燃 第22节(2 / 4)
庞才人面色淡淡,喜怒不显于人前:“奴婢谨遵圣谕,并不觉得委屈。”她为萧沁瓷捧来热帕净脸,并不继续这个话题,“夫人身上还难受吗?”
萧沁瓷同她不熟,知晓说得再多就有矫揉造作的嫌疑,便也不再提及,想着什么时候见到皇帝亲自同他说。
她接过帕子拭了拭脸上和颈间的黏腻,这才觉得松快了些,庞才人又为她呈上五谷粥并两碟清淡的小菜,让她用了一些:“马上就要到用膳的时辰了,夫人不宜吃得太多。”
她一抚掌就有面生的宫人上来有条不紊地将东西都撤下去,庞才人见萧沁瓷盯着殿中来往的宫人瞧,便道:“夫人放心,这些都是殿中省仔细挑过才拨来的宫人,规矩极重,不会扰了您的清静。您如今在病中,正是需要人伺候的时候。”
萧沁瓷收回目光,并不吭声。殿中省拨宫人来寒露殿,都是皇帝的意思,她并无置喙的余地。只是难免叹口气,她昨夜才说要赏禄喜,今日却就让他糟了无妄之灾。
庞才人又将宫人都叫上来让她认认脸,除了庞才人之外,另还有一个宫女和一个内宦,都是讨喜的模样,取了称心如意四个字做名。
萧沁瓷有夫人的品阶在身,按例身边该有四个宫女并四个内侍,但她是出家修行,当简朴度日,身边只有一个兰心姑姑,苹儿和禄喜都是清虚观洒扫的宫人,并非是她贴身伺候的人。
“兰心姑姑呢?”萧沁瓷没看到熟悉的人,心中有了些猜想,但还是问了出来。
庞才人面不改色:“陛下说,夫人身边的人太过散漫,吩咐殿中省将他们领回去重新学学宫里的规矩。”
禄喜和苹儿是殿中省拨过来的,领回去学规矩也说得通,但兰心姑姑是太后身边的家生子,当年苏太后一入宫就是高位,她从苏家带来的婢女没吃过宫里学规矩的苦,也不知兰心姑姑如今上了年纪还受不受得住。
她也没了困意,问:“那她们几时能回来?”
“自然是要学好了规矩才能回来。”庞才人道。
一天两天是学,十年八年也是学,规矩什么时候能学好也得是皇帝说了算。他既然将人从萧沁瓷身边调走,便不会让她们回来,他不需要萧沁瓷身边留着太后的耳报神。
第35章 愁望
何况都说皇帝规矩极重, 待宫人素来严苛,对萧沁瓷身边人的做派应该不满已久,昨夜没有第一时间惩处已是格外开恩。
“那还请才人娘子多帮我问一问她们的归期, ”萧沁瓷看着镜中人,“我念旧, 身边少了熟悉的人总觉得不习惯。”
萧沁瓷不喜欢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便连身边人的去向她也是要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尤其里头还有个昨日刚向她递了投名状的人。
庞才人垂首,萧沁瓷分明看见她犹豫了一瞬,而后才说:“是。”
萧沁瓷点到即止,她缺了今日的早课,起来之后也想着一并补上,正殿照旧被收拾出来, 焚香火以瞻道像, 另辟了间静室供萧沁瓷独修,她一坐就是一个时辰, 庞才人忧心她身体未愈,又不敢相扰,在午膳时才将她请出来。
到午间庞才人便不许她再入内清修了, 软硬兼施地让她回去躺着, 又寻了些书来给她。许是瞧见了萧沁瓷放在枕边的那本风物志, 又许是不想让她在病中也惦记修行, 找来的多是些杂书, □□典都没有。
西苑也有藏书阁,并且没有文宜馆藏书不得外借的规矩, 皇帝许了萧沁瓷随意进出,但她记着西苑还有当值的学士和方道, 并不轻易出去,都是让庞才人帮她找了书回来。
萧沁瓷在寒露殿适应得极好,似乎是动荡不安的过往赋予了她这样的天赋,不管到何处都能随遇而安。
陆奉御开的药她一日三顿的吃着,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便是尚药局案首开的方子也不能让她一夕之间好起来,只是精神一日好过一日。
自那日萧沁瓷醒来后问过兰心姑姑和苹儿她们的下落,这几日便再也没有问过,她同皇帝拨来的宫人都保持谨慎而客气的态度,并不随意使唤她们,自己不疾不徐,将庞才人给她找来的书一一看过,还仔细地做了批注。
日常便是抄道经、描青词、打香篆,临着年节,便连西苑也隐隐有了纷繁声语,热闹气象却半点没传到寒露殿来,这几日前朝事忙,皇帝歇在了两仪殿,也不曾抽开身回西苑。萧沁瓷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一如既往。
搬进寒露殿两天后的一个深夜,萧沁瓷被外面细微的动静惊醒。
是又轻又缓的说话声:“萧娘子睡了吗?”
庞才人为来人掌灯:“已经歇下了。”
皇帝的声音在静夜中落满温柔:“她这几日如何?可好些了?”
“已好得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
萧沁瓷同她不熟,知晓说得再多就有矫揉造作的嫌疑,便也不再提及,想着什么时候见到皇帝亲自同他说。
她接过帕子拭了拭脸上和颈间的黏腻,这才觉得松快了些,庞才人又为她呈上五谷粥并两碟清淡的小菜,让她用了一些:“马上就要到用膳的时辰了,夫人不宜吃得太多。”
她一抚掌就有面生的宫人上来有条不紊地将东西都撤下去,庞才人见萧沁瓷盯着殿中来往的宫人瞧,便道:“夫人放心,这些都是殿中省仔细挑过才拨来的宫人,规矩极重,不会扰了您的清静。您如今在病中,正是需要人伺候的时候。”
萧沁瓷收回目光,并不吭声。殿中省拨宫人来寒露殿,都是皇帝的意思,她并无置喙的余地。只是难免叹口气,她昨夜才说要赏禄喜,今日却就让他糟了无妄之灾。
庞才人又将宫人都叫上来让她认认脸,除了庞才人之外,另还有一个宫女和一个内宦,都是讨喜的模样,取了称心如意四个字做名。
萧沁瓷有夫人的品阶在身,按例身边该有四个宫女并四个内侍,但她是出家修行,当简朴度日,身边只有一个兰心姑姑,苹儿和禄喜都是清虚观洒扫的宫人,并非是她贴身伺候的人。
“兰心姑姑呢?”萧沁瓷没看到熟悉的人,心中有了些猜想,但还是问了出来。
庞才人面不改色:“陛下说,夫人身边的人太过散漫,吩咐殿中省将他们领回去重新学学宫里的规矩。”
禄喜和苹儿是殿中省拨过来的,领回去学规矩也说得通,但兰心姑姑是太后身边的家生子,当年苏太后一入宫就是高位,她从苏家带来的婢女没吃过宫里学规矩的苦,也不知兰心姑姑如今上了年纪还受不受得住。
她也没了困意,问:“那她们几时能回来?”
“自然是要学好了规矩才能回来。”庞才人道。
一天两天是学,十年八年也是学,规矩什么时候能学好也得是皇帝说了算。他既然将人从萧沁瓷身边调走,便不会让她们回来,他不需要萧沁瓷身边留着太后的耳报神。
第35章 愁望
何况都说皇帝规矩极重, 待宫人素来严苛,对萧沁瓷身边人的做派应该不满已久,昨夜没有第一时间惩处已是格外开恩。
“那还请才人娘子多帮我问一问她们的归期, ”萧沁瓷看着镜中人,“我念旧, 身边少了熟悉的人总觉得不习惯。”
萧沁瓷不喜欢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便连身边人的去向她也是要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尤其里头还有个昨日刚向她递了投名状的人。
庞才人垂首,萧沁瓷分明看见她犹豫了一瞬,而后才说:“是。”
萧沁瓷点到即止,她缺了今日的早课,起来之后也想着一并补上,正殿照旧被收拾出来, 焚香火以瞻道像, 另辟了间静室供萧沁瓷独修,她一坐就是一个时辰, 庞才人忧心她身体未愈,又不敢相扰,在午膳时才将她请出来。
到午间庞才人便不许她再入内清修了, 软硬兼施地让她回去躺着, 又寻了些书来给她。许是瞧见了萧沁瓷放在枕边的那本风物志, 又许是不想让她在病中也惦记修行, 找来的多是些杂书, □□典都没有。
西苑也有藏书阁,并且没有文宜馆藏书不得外借的规矩, 皇帝许了萧沁瓷随意进出,但她记着西苑还有当值的学士和方道, 并不轻易出去,都是让庞才人帮她找了书回来。
萧沁瓷在寒露殿适应得极好,似乎是动荡不安的过往赋予了她这样的天赋,不管到何处都能随遇而安。
陆奉御开的药她一日三顿的吃着,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便是尚药局案首开的方子也不能让她一夕之间好起来,只是精神一日好过一日。
自那日萧沁瓷醒来后问过兰心姑姑和苹儿她们的下落,这几日便再也没有问过,她同皇帝拨来的宫人都保持谨慎而客气的态度,并不随意使唤她们,自己不疾不徐,将庞才人给她找来的书一一看过,还仔细地做了批注。
日常便是抄道经、描青词、打香篆,临着年节,便连西苑也隐隐有了纷繁声语,热闹气象却半点没传到寒露殿来,这几日前朝事忙,皇帝歇在了两仪殿,也不曾抽开身回西苑。萧沁瓷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一如既往。
搬进寒露殿两天后的一个深夜,萧沁瓷被外面细微的动静惊醒。
是又轻又缓的说话声:“萧娘子睡了吗?”
庞才人为来人掌灯:“已经歇下了。”
皇帝的声音在静夜中落满温柔:“她这几日如何?可好些了?”
“已好得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