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去……”好不容易降下温度的脸又红了起来,“黄从事明知故问!”
  司马懿抱着文书小步跑走了。
  “哼。”黄从事回到竹棚里,喃喃自语:“我要是年轻二十岁,我早去了……”
  他回想起司马懿回答曹班问话时没出息的样子,撇撇嘴。
  “只念了《高等数学》~略略略……”
  -------------------------------------
  蔡琰和许褚陪着曹班来到后院,曹班进了屋子,蔡琰有些摸不着曹班的休息时间,想问问许褚,许褚已经在闭目养神了,她只好作罢。
  屋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很快安静了下来,蔡琰以为曹班睡下了,想了想曹班原定在今日的行程,走到院中一个避雨的木箱旁。
  木箱内传来滴答水声,这是工部在原本的铜壶滴漏计时器基础上,改造的水运浑天仪。
  由于造价高昂,需要人定期拆卸下里面结构精巧的铜制部件,除锈清洁,因此生产两台之后,就被工部尚书石默叫停了。
  现存的两台,一台放在长安皇宫的无己殿,蔡琰参加朝会时都会路过,但不曾细观。
  另一台原本是放在洛阳金市的,后来经历了一次盗窃,皇甫嵩抓了窃贼,一番审问后,又牵扯出了工部的贪墨案件,皇甫嵩就暂时将它搬到了县府里。
  水运浑天仪的上部是九只带刻痕的铜球,水流过铜球,铜球就能模仿天体运动。
  这让她瞬间回想起刚到长安,日日恶补文化知识的那段日子。
  浑天仪的下部是两个小木人,每刻钟击鼓一次、另一个每时辰撞钟一次,蔡琰观察了一会,确认了时间,决定安排将曹侯白日的行程推迟推迟一个时辰。
  水滴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蔡琰抬头,如丝的雨线密密坠落。
  蔡琰伸出手,雨水落在手心里,慢慢形成一片小水洼。
  曹班换上了文士衣物,从屋内走了出来。
  蔡琰连忙甩掉手里的水,让春雨回归大地。
  “曹侯!您不休息一下吗?”
  曹班摇头,步出回廊,上了早就背好的马车,来到城外。
  二京之战结束后,洛阳成为了长安在东面的防线,曹班将这里划为军事战备区,却并没有放弃对洛阳的建设。
  从最上层开始,她将农部从工部独立出来,改尚书台五部为六部,农部下设屯田尉,专职负责各地屯田事务。
  为了保住洛阳的人口,曹班在洛阳大力开展屯田工作的同时,将部分工坊从长安迁到了洛阳。
  这一决策冒了很大的风险,洛阳靠近曹操的兖州和动乱的豫州,一旦开展,工坊的设备和产线很难在短时间内搬迁。
  但这一举措带来的收益也十分明显,工坊招工,既能稳固流动人口,还能降低治安风险,同时工坊生产的初级工业品,又能成为化肥的原料,反哺屯田,提高亩产,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曹班按照行程安排,先后去了工坊、城郊的试验田,又回到城内,检查了洛阳的人口计簿,和青苗计簿。
  一直到了傍晚,她才在县令司马朗的陪同下,往回走。
  政务工作得到上级肯定的司马朗心情颇好,和曹班同乘一架马车回临时指挥所时,还不自觉哼起了歌。
  “有彼神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