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着他就开始想要怎么才能洗脱这天降的罪名,谋害皇子的罪名他可担不起。
  现在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说不定还会有一线生机。可是他也清楚,此等大事,始皇绝不会轻拿轻放,他很可能会面临死亡。
  但是他又不甘心,他苦心经营这么久,好不容易在这咸阳宫中有一席之地,要是逃走就一切都没了。
  然而还不等他做出决定,嬴政派遣的侍卫就已经找到了他。
  【秦始皇虽然病得很严重,但是车队还在继续前行,直到行进到沙丘的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必须在死前立下下一任继承人。众所周知,秦朝是没有立太子的,也许是秦始皇觉得徐福一定能找到仙药带回来,他是可以千秋万世的,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定下继承人,却没想到他终究等不到那一天,也正是因为他没有立太子这件事,让秦朝早早被推翻。】
  【他决定发出遗诏的时候,蒙毅还没能赶回来,他的身边又只有李斯、胡亥和赵高,这些人的心思他很清楚,明白自己如果直接传位给扶苏的话,事情会变得不可控制。所以他选择了传信让扶苏尽快赶回咸阳为他办理后事,这也算是间接表明会传位给扶苏的意思。而且就算没有遗诏,以那个时期的惯例,也是长子继位的。】
  【可是问题就出在他死前守着他的人就只有这三个人,而且赵高官职是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事,秦始皇下达的旨意要由他加盖皇帝的玺印。这还不好办吗?赵高和胡亥本来就是一伙儿的,只要说服李斯让他加入进来,剩下的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赵高玩弄权术是很有一手的,也很懂李斯的弱点,抓住痛点当然是一抓一个准,他们三个的联手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于是秦始皇驾崩前给扶苏的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变成了一封赐死诏书。】
  听着阿苒的叙述,秦始皇的表情阴晴不定。
  他没有去看在场的李斯和胡亥,二人却汗如雨下。
  【而扶苏又太过耿直,这封赐死诏书送到他面前,他也不确认一下,就自尽而亡。不过这些都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蒙恬忍不住看向扶苏,倘若陛下真的赐死他,他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尽吗?
  扶苏也愣了一下,自己到底会怎么选择。
  如果是此时的他,大概不会那么轻易就选择自尽,毕竟他知道他的父皇未曾放弃他,应该会想办法再确认一下。
  李斯立刻跪到了地上,陛下,按照后世之人所说,您驾崩之时,只有三人在场,若当真修改了遗诏,又岂会有他人知道?当时真正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本人才清楚,这些也不过是后人推断罢了!
  嬴政有多厌恶叛臣李斯是清楚的,一旦嬴政将他认定成叛臣他就真的完了,他必须得为自己辩驳争取机会。
  嬴政神色莫辨。
  他很清楚,后世知道的历史,都是从有限的记载上拼凑出来的,具体发展他们是不清楚的,但是结果不会错。
  不管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扶苏死亡,胡亥继位,大秦毁灭都是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
  现场的气氛几乎凝固了下来。
  嬴政并没有回应李斯的话,而是继续问道。
  【嬴政:当时扶苏为何不在咸阳?】
  【秦王绕柱:这题我会!扶苏因为政哥焚书坑儒的事情顶撞他,被发配到边疆去了!】
  【挪威的鱼:其实不是坑儒,是坑术士啦】
  【达令哒哒哒:扶苏还是太轴了。】
  【我老朱家:说实话扶苏的形象更像是后世塑造出来跟秦始皇作对的,历史上他是什么样还真不清楚。】
  嬴政皱起眉来,焚书坑儒?发配?
  【挪威的鱼说的没错,不是焚书坑儒,而是焚书坑术士,前期的记载都是坑术士,后面写历史的不知道怎么的就歪楼了,歪到坑儒上去了,然后就一直沿用了这一说法。】
  【坑术士这件事主要源于为秦始皇炼丹的那些术士,当时卢生和候生觉得没办法完成秦始皇的要求,为他练出仙丹,与其留着等死不如卷款潜逃,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活埋了四百多个术士。焚书则是另外一件事情了,这件事也是后世对秦始皇的一大诟病,认为焚书事件导致了思想和文化的断层,失去了很多文化艺术乃至思想上的瑰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