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部分人心里都很苦。这一回,他们并不觉得谏官做错了什么,本就是他们的分内之事,要是这还不上书弹劾,那就该有人弹劾他们了。但要说雁来做错了什么,那他们也不敢苟同。
  非要追究的话,只能说是她倒霉。
  但倒霉这种事,在跟天象扯上关系之后,似乎又多了这么几分不可说的意味——为什么偏偏是她倒霉,为什么天象偏偏在这时候出现,抛开事实不谈,会不会是她真的有点什么问题?
  这样的联想几乎是必然的。
  这也是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大家都会配合地走流程的原因。
  请罪的奏折上了,安抚的诏书下了,再象征性地惩罚一下,事情也就能揭过去了。
  但雁来没有这样做,而且虽然那张传单被俱文珍拦截,但经过这两天的发酵,不少人也都看出来了,这件事背后还有人在推动。
  这就让他们这些跟这事没有关系的朝臣很尴尬、很被动了。
  打破尴尬的是李吉甫。
  不等众人向雁来行礼,他就上前几步,从袖子里取出了自己的致仕折子,朝正北方向那把空着的椅子一跪,斩钉截铁地道,“臣有罪!臣身为宰辅之臣,却未能尽职尽责,致使天生警兆,臣愧对陛下、愧对殿下,年迈昏聩之人,不堪重任,祈请还乡终老。”
  说完伏下身去。
  他身后的三位宰相顿时有些傻眼。
  倒不是他们不能理解李吉甫的用心,恰恰相反,三人都觉得这可以称得上是个绝妙的主意。
  不是说天显异象是因为臣子德行有亏吗?那就重新划线,直接把雁来从“臣子”的范围里分出去,再主动把责任揽到身为宰相的他们身上,事情就能圆回去、流程也能重新走起来了。
  问题是,你李吉甫开口之前,能不能跟我们通个气,能不能?!
  或许李吉甫是一片好意,毕竟政事堂里的四位宰相都只有五十岁上下,按照《周礼》“七十致仕”的标准来说,五十岁正是拼搏奋斗、大干特干的年纪,可这致仕的奏疏一上,他们在所有人眼中就要跟“老迈”二字绑定了,以后再有什么调动,连理由都不用再找。
  但他们今天若是只站在一旁看李吉甫表现,那这宰相应该也当不了多久了。
  所以哪怕拿不出致仕奏折,三人也只能跟着跪下,用言语表态。
  没错,月食警示的就是我们四个,大家也经常骂我们尸位素餐、循默失职,算是骂着了。
  所以之后再有什么弹劾,也朝我们来就行。
  这一番操作,何止是跟在后面的一干朝臣没想到,雁来也没想到。
  她懵了一会儿,才好笑地道,“骂的是我,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殿下代行君权,月食乃是警示人臣,自然与殿下无关。”李吉甫语气平淡地道,“只是庸人眼拙,未能看透此点,因此才吵吵嚷嚷,归罪于殿下。然而殿下收西域、抗吐蕃、降回鹘、纳藩镇,皆是不世之功,盖天命所钟、黎庶所系者也,又岂会有天象示警?”
  这番话算是彻底颠覆了谏臣们弹劾雁来的根基。
  他们说她威凌主上,他就说她是代行君权,他们说她被上天警示,他就说她是天命所钟。
  只差一点点,那层窗户纸都要被他捅破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必将到来,但是听到李吉甫这话,还是有人急了,甚至直接喊道,“安邑公,你这是胡言乱语!”
  ……
  雁来挑了挑眉,抬头看向说话的人。
  宋若宪立刻上前一步,低声道,“那是殿中侍御史王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