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裴见戚又不禁幻想,或许是长公主交代的,要这些人善待自己。
虽没有即刻让自己回京,但让人照顾自己,也说明她心里还是念着自己的,不管是恩情是亲情还是别的什么,都可以。
裴见戚就在这样的幻想里吃了一顿晚饭,然后悄无声息的死在了驿站客房。
消息传回京城时,朝廷正忙着抵御北边突厥人的骚扰。
韩昼派了王成孝去,而安国公赵昌元则负责粮草之事。
这回没了裴见戚捣乱,还有查抄谢党官员收缴的那些银两作为军费,定北军大败突厥,突厥不仅签了降书,还把之前掳掠的马匹粮草全部归还。
韩昼白天和两个弟弟一起在尚书房读书,晚上处理那些长公主不知如何安排的奏折。第二年罗景明被安排入阁,韩昼了解政务就更容易了。
转眼两年过去,韩昼对朝政愈发熟悉,大朝会上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地,没有群臣再说小皇帝资质平庸,只说从前是谢文升和裴见戚安排的那些师父没教好。
长公主韩若年处事公允,也能听得进群臣的意见,却也不是好糊弄的人。
一开始想在长公主眼皮底下偷奸耍滑的官员,都被长公主处置了,大家这才收敛。
除了有姐弟俩坐镇,如今的内阁也各个不是好糊弄的。罗景明不说了,眼里不容沙子,还是陛下心腹,卫钧是大理寺升上来的,对大周律法了如指掌,敢糊弄他就等着大理寺监牢伺候吧。
剩下两位阁老也都是韩昼和韩若年精挑细选提拔上来的,一位是翰林出身,在文人中有名望,另一位是地方上摸爬滚打过的,有经验。
四位阁臣配合的十分默契,在长公主监国这两年,朝中再没发生什么大事儿,吏治也日益清明。
等韩昼十三岁的时候,有人上奏请他亲政。
但也有人说小皇帝要大婚才能亲政。
“朕大婚倒是不急,但姐姐的婚事不能拖了。”
韩若年来和韩昼商议此事时,韩昼笑眯眯道:“今年春闱在即,到时候长姐可以从新科进士里挑一挑。”
韩若年闻言,脸颊微红,嗔了弟弟一眼。但这话倒是没错,她的婚事不能再拖了,这些年宗室勋贵没少透露出想尚公主的意思,都被她拒绝了,可是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韩昼笑道:“长姐若是觉得他们太文弱,也可以看看乾清宫外那帮御前侍卫。那些人长相都不错,家世也好。”能选座御前侍卫的,韩昼自然都仔细调查过,家世虽不算显贵,但也不是平头百姓,大多是祖上跟着高祖打过天下的。
韩若年想说,这种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儿有她自己挑的。
但这些年弟弟常和她说,公主身在皇家,就有一些特权,而且如今太后失势,无法在婚事上拿捏她。她若放弃选择的机会,别人给她选了不合心意的,她后悔都来不及。
韩若年于是没有推辞,而是认真的思考起自己要找一个怎样的驸马。
第29章
若是三年前,韩昼让韩若年自己选驸马,是在为难韩若年。
那时候她深居内廷,没见过几个男人,否则在原剧情里也不至于看上裴见戚。
但这三年里,韩若年天天和男人打交道,既有宗室王公,也有无品小吏,她很清楚,对于这天下大多数男子来说,权力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女人可以是获取权力和财富的手段,也可以是彰显权力和财富的物品。哪怕是罗景明这样的正人君子,对发妻的要求也只是打理好后院,相夫教子而已。
可女人不能这样想,大多数女人手里的权力和财富都来源于男人,所以归根到底,选择一个好的夫君对她们来说尤为重要。
可如今的长公主不是大多数女人,她的权力财富来自于她的家世出身。既然如此,她的心态有一种质的改变,她不用从驸马身上获取情感以外的其他东西,自然也就不用那般患得患失,就算哪天彼此相看两厌,她也有能力换一个驸马。
韩若年能有这样的改变,是韩昼给了她底气。
韩若年有时候甚至在想,就算父皇在,也未必能这般给她撑腰。 ↑返回顶部↑
虽没有即刻让自己回京,但让人照顾自己,也说明她心里还是念着自己的,不管是恩情是亲情还是别的什么,都可以。
裴见戚就在这样的幻想里吃了一顿晚饭,然后悄无声息的死在了驿站客房。
消息传回京城时,朝廷正忙着抵御北边突厥人的骚扰。
韩昼派了王成孝去,而安国公赵昌元则负责粮草之事。
这回没了裴见戚捣乱,还有查抄谢党官员收缴的那些银两作为军费,定北军大败突厥,突厥不仅签了降书,还把之前掳掠的马匹粮草全部归还。
韩昼白天和两个弟弟一起在尚书房读书,晚上处理那些长公主不知如何安排的奏折。第二年罗景明被安排入阁,韩昼了解政务就更容易了。
转眼两年过去,韩昼对朝政愈发熟悉,大朝会上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地,没有群臣再说小皇帝资质平庸,只说从前是谢文升和裴见戚安排的那些师父没教好。
长公主韩若年处事公允,也能听得进群臣的意见,却也不是好糊弄的人。
一开始想在长公主眼皮底下偷奸耍滑的官员,都被长公主处置了,大家这才收敛。
除了有姐弟俩坐镇,如今的内阁也各个不是好糊弄的。罗景明不说了,眼里不容沙子,还是陛下心腹,卫钧是大理寺升上来的,对大周律法了如指掌,敢糊弄他就等着大理寺监牢伺候吧。
剩下两位阁老也都是韩昼和韩若年精挑细选提拔上来的,一位是翰林出身,在文人中有名望,另一位是地方上摸爬滚打过的,有经验。
四位阁臣配合的十分默契,在长公主监国这两年,朝中再没发生什么大事儿,吏治也日益清明。
等韩昼十三岁的时候,有人上奏请他亲政。
但也有人说小皇帝要大婚才能亲政。
“朕大婚倒是不急,但姐姐的婚事不能拖了。”
韩若年来和韩昼商议此事时,韩昼笑眯眯道:“今年春闱在即,到时候长姐可以从新科进士里挑一挑。”
韩若年闻言,脸颊微红,嗔了弟弟一眼。但这话倒是没错,她的婚事不能再拖了,这些年宗室勋贵没少透露出想尚公主的意思,都被她拒绝了,可是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韩昼笑道:“长姐若是觉得他们太文弱,也可以看看乾清宫外那帮御前侍卫。那些人长相都不错,家世也好。”能选座御前侍卫的,韩昼自然都仔细调查过,家世虽不算显贵,但也不是平头百姓,大多是祖上跟着高祖打过天下的。
韩若年想说,这种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儿有她自己挑的。
但这些年弟弟常和她说,公主身在皇家,就有一些特权,而且如今太后失势,无法在婚事上拿捏她。她若放弃选择的机会,别人给她选了不合心意的,她后悔都来不及。
韩若年于是没有推辞,而是认真的思考起自己要找一个怎样的驸马。
第29章
若是三年前,韩昼让韩若年自己选驸马,是在为难韩若年。
那时候她深居内廷,没见过几个男人,否则在原剧情里也不至于看上裴见戚。
但这三年里,韩若年天天和男人打交道,既有宗室王公,也有无品小吏,她很清楚,对于这天下大多数男子来说,权力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女人可以是获取权力和财富的手段,也可以是彰显权力和财富的物品。哪怕是罗景明这样的正人君子,对发妻的要求也只是打理好后院,相夫教子而已。
可女人不能这样想,大多数女人手里的权力和财富都来源于男人,所以归根到底,选择一个好的夫君对她们来说尤为重要。
可如今的长公主不是大多数女人,她的权力财富来自于她的家世出身。既然如此,她的心态有一种质的改变,她不用从驸马身上获取情感以外的其他东西,自然也就不用那般患得患失,就算哪天彼此相看两厌,她也有能力换一个驸马。
韩若年能有这样的改变,是韩昼给了她底气。
韩若年有时候甚至在想,就算父皇在,也未必能这般给她撑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