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人的身份有些特殊。】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色袈裟的青年人,眉目清秀,唇红齿白,耳垂微厚,眉眼充满了祥和与慈悲。
  最令人瞩目的是他的脑袋,光溜溜的像一个大卤蛋。
  几处戒疤清晰可见。
  怎么是和尚?!
  百姓们呆在了原地,在他们的观念里和尚是出家人,日常服侍佛祖,蒙着庄重神秘的面纱,从未想过和尚会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他来自百年之后的唐朝,作为一代高僧,同时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佛门奇圣,也是古代唯一一位身披袈裟的科学家。】
  星星亮了起来,天幕下的人们得知了这位科学家的姓名。
  “僧一行。”
  武则天时期,天山台
  国清寺内。
  和尚们愕然抬头。
  这不是他们师傅新收的小弟子吗!
  第74章 墨家与发明篇22这是武则天的时代……
  僧一行?
  武则天听着,觉得这个名字莫名有点耳熟,回忆他做过什么官却记不起来,脑海搜刮了半天,才想起她的侄子武三思似乎提过此人。
  武三思一个亲王,为何会跟出家的和尚扯上关系?
  武则天蹙眉。
  【僧一行出生于唐朝,本名张遂,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功臣,郯国公张公谨。
  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生活在关中,他从小聪明伶俐,刻苦学习历象与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便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于长安。
  当时有一位叫尹崇的道士学识渊博,藏书丰富,张遂前去拜访他,向尹崇借《太玄经》回家研读,几天后,张遂归还书卷,尹崇说:“这本书内容深奥,我研究了多年仍未完全理解,你试着再深入研究一下,何必急着归还呢?”
  不料张遂答:“我已经掌握了书中的奥义。”
  他拿出自己所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一卷《义决》给尹崇看,尹崇大吃一惊,对朋友们说:“这年轻人过目不忘,仿佛颜回再生啊!”
  张遂因此声名鹊起。
  梁王武三思听闻了关于张遂的传言,十分仰慕他,于是找到张遂,想要与他结交。】
  贞观年间。
  李世民赞赏的点了点张公谨:“张国公,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张公谨笑:“圣上过誉了。”
  张公谨的确骄傲,可骄傲之余又有些纳闷,这才隔了一代不到,他们家就衰落了?也太快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