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名单在这里。”
  墨家篇的试炼者名额,目前有战国的鲁班、墨子,东汉的张衡、蔡伦、许慎,唐朝的孙思邈,僧一行,北宋的毕昇,五代十国的冯道,明朝的朱翊钧,捐赠了鎏金铜马的刘彻,以及vipppp至尊级客户政哥。
  “还有她。”
  宴明婉指了指她要讲的最后一位发明家。
  77表示收到,随后抱着名单消失在房间里。
  做完这一切,宴明婉也累了,她洗完澡,准备上床休息,这时空间突然振动了一下。
  宴明婉打开系统,看到文物空间多了一个闪亮的格子。
  【您收到了一份来自朱棣的打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粗略看去,足有上万本书册,弄得宴明婉懵了。
  不是说只有一份文物打赏吗?
  宴明婉戴上手套,小心地从空间里取出其中一本,见明黄色的古朴册子由庄重的黄娟包裹,高约半米,宽约三十厘米,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霸气的大字:
  《永乐大典》!
  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明朝内容最丰富的百科全书,成书于永乐六年。
  全书共计22937卷,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从先秦到明初的数千种典籍,其编纂宗旨是涵盖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再有天文地理、阴阳医术、释藏道经、戏剧农艺之言等多领域的重要文献。
  此书一成,彰显明朝国威,造福千秋万代。
  史学界一提起永乐盛世,人们总会想起这本书的存在。
  可惜永乐大典的正册在朝代更迭中失传,副册也只剩下四百多本,到了咸丰十年和光绪二十六年,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侵入北京,侵略者大肆焚烧劫掠,抢走了许多宝贵的文物。《永乐大典》同样遭到浩劫,所余寥寥无几。
  剩下的四百册副本被外国收藏。
  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与中国交好的苏联等国纷纷将己国收藏的《永乐大典》归还给中国政府。
  现国家藏有《永乐大典》共224册,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其中62册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有40册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51册收藏于英国,5册收藏于德国,日本等等。
  《永乐大典》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其编纂规模和保存的历史文献数量,它是华夏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瑰丽宏达,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宏大体系中都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而现在宴明婉手中的,恰好是战火中不幸遗失的大典正本,堪称无价之宝。
  77不在,但宴明婉估量朱棣的打赏少不了一个s级评价,她捧着典籍,陷入了沉思。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搜索遗失的永乐大典,77要收回文物,那自己能不能将文字资料扫描出来,以海外爱国人士的身份传到国家某位大使馆的邮箱里?
  这么做,应该没有暴露的风险,可以试试。
  不过,宴明婉得看看,抛除四百册副本,剩下的一万册里有哪些内容适合传送给国家。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某些老掉牙的封建思想就别送过去霍霍人了,万一有某些人借机利用怎么办。
  “感觉是一个大工程......”半个月都干不完。
  宴明婉喃喃道,看了一眼手机时间,心想今晚要不要通宵?
  身后传来大白的喵呜声,白猫端坐在软床上,严肃的瞪着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