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观园中,红颜枯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成熟的男音笑嘻嘻说。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碰!铿锵有力的金戈之音。
  【惹恼了俺,提两把板斧杀进金銮殿!】
  诸人大为震撼。
  杀进金銮殿?
  金銮宝殿是皇帝的住所,说话人好大的口气!
  李白感慨:“好一个英雄只此敢争先!这是何人之作?”
  一句话道出了英雄的真谛,做旁人不敢为胆怯为之事,当为英雄无双!
  陈圆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好充沛的苦意,好艰涩的难过。
  陈圆圆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痛苦,联想到己身,从一被亲人卖掉的歌妓到宠冠平西王府的妃子,再到年老色衰,常伴青灯古佛,一代红妆繁华落尽,归于寂寞。
  一时间,无形的悲伤自心中袭来,忍不住哽咽。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汉书艺文志》里道:“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由此可见,最早的小说家在古代担任着一种名为“稗官”的职责,专门负责收集民间的琐屑之言,与后来的小说家定义不同,他们更像是现代的新闻记者,深入民间搜罗各种八卦消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墨家有墨子,儒家有孔孟,道家有老庄,兵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人才辈出,与这些学派对比,没有一位挑大梁人物的小说家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汉武帝年间。
  侍郎虞初不爽道:“什么叫没挑大梁的人物?虞某难道不是吗?”
  他写的《周说》足囊括了九百四十三篇短篇小说呢!人人都叫他黄车使者,就说他牛不牛吧?
  若小说家有鼻祖,他虞初当仁不让!
  东汉仲长统摇头道:“小说家,小道也。”
  他不明白天女为何要讲小说家而不讲儒家道家,民间文学再如何发展,影响也不似黄老之学和儒学。
  【因为不受重视,小说家从战国开始便慢慢衰落了下去,后来的统治者也不把这个学派放在眼里。】
  小说家们面色通红:“咱们确实是小儿科了一点.....”
  和老百姓走得近,和上流社会离得太远,讲的都是市井里的小事,难怪统治者会轻视他们。
  小说家们垂头丧气着,耳畔的天音却突然话语一转。
  【不过,当时的人们绝对无法想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