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曲朗起得身来,恭谨而候。
  徐光启循声而望,打量着眼前名震天下的卫王,眸光闪烁了下,暗道,当真是身形魁伟,有龙行虎步之势。
  其实,当时,身在松江府的徐光启对突然造访的锦衣府卫也颇为意外,以为是遇到了什么祸事。
  当锦衣府卫传达当朝辅政王卫王的招揽之意时,徐光启心头多有疑虑,但更多还是对这位辅佐崇平帝平定辽东,立下赫赫战功的卫王满是好奇。
  “卑职见过都督。”曲朗面色端肃,拱手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打量了一下气度沉静的徐光启,温声道:“无需多礼。”
  “学生见过卫王。”徐光启同样快步近前,向着贾珩拱手行礼说道。
  贾珩连忙近前搀扶,笑道:“本王对徐先生可谓久仰大名啊。”
  徐光启闻听此言,心头为之一惊,连忙说道:“卫王为当世豪杰,威震华夏,学生才是如雷贯耳。”
  贾珩笑道:“徐先生过奖了,这边还请坐。”
  说话之间,两人分宾主落座。
  贾珩抬眸看向徐光启,问道:“徐先生,可是通识泰西的几何之学?”
  徐光启闻听此言,心头更为诧异,目光灼灼地盯着那蟒服青年,问道:“卫王也知几何之学?”
  贾珩笑道:“勾三股四弦五,我对这些也是略知一些的。”
  徐光启赞道:“卫王当真是博学。”
  陈潇在一旁看着两人叙话,目中就有几许意外。
  他还知晓这些杂学?
  贾珩道:“几何得为水利工程必需之学,可谓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只是我朝在科举一道并不重视,哪怕对于珠算之道,都算是可有可无,故而,选官任官多是袖手空谈之辈,于实务几乎一窍不通,在地方则为奸滑小吏欺瞒。”
  徐光启闻听此言,无疑心头剧震莫名。
  卫王这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官吏只通圣贤孔孟之道,不识他事,岂可治理好辖下百姓?
  徐光启说道:“卫王,只是科举取士,关乎国本,不可轻动吧?”
  贾珩笑了笑道:“此非一日可变,本王的意思是,朝廷可以在进士科外,再开明经、明算,明法,明工诸科,为朝廷选拔专才,待时机合适之时,改革八股取士,而如今的八股文,也可先行渐渐转向考较策论。”
  其实,自前明以来,就没有了明经,只有进士科取士,然后以八股文取士,培养的读书人,于实务一道不通。
  徐光启点了点头,赞同道:“卫王所言甚是,科举之制乃为天下读书人心向之所,不可妄动,以免引起轩然大波。”
  眼前这位卫王不是鲁莽之人,于治国一道仍是步步为营,如果上来就废八股而不用,极容易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仇视。
  贾珩道:“不过,如今士人风气鄙视百工杂家之学,如是扭转风气,需要办学授艺,为国储英,徐先生乃为当世大才,岂有意为人师,广授学问?”
  办学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方案,明代的东林党,就是起源于东林书院。
  徐光启手捻颌下胡须,道:“办学传授学问,也是我之所愿,我在家乡之中,就有门人子弟,随我赴京者就有两人,现在驿馆相候。”
  贾珩道:“徐先生,本王有意征辟你为王府工曹参事,此外兼掌科学院之山长,此外国子监司业尚缺一人,徐先生暂居此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