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卫王当真倒行逆施,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从此自绝于天下,倒也是一桩好事儿。
  柳政闻听此言,两道浓眉之下,眸光闪烁地看向齐昆,道:“元辅,那都察院和翰林院方面,是否让人提防下,不可再滋事端。”
  经过贾珩的不停血洗,都察院和翰林院人事几经变动,柳政也担心再次引起政潮。
  齐昆道:“让人知会一声吧,只是此事……终究要看卫王是如何做想。”
  如果当真是弃儒从墨,那么只怕不仅是都察院、翰林院、六科这等清贵衙门,如吏部尚书姚舆等人都要站出来反对。
  就在这时,一个内阁小吏快步而来,禀告说道:“阁老,林阁老来了。”
  说话之间,可见林如海身穿一袭青色斑斓士子长袍,云髻以一根木簪子绾起,从殿外快步而来,那张白净、儒雅的面容上,满是凝重之色。
  齐昆迎将上去,唤道:“林阁老。”
  林如海道:“元辅,先前,我已经知会翰林院,思研恩科考试的试题,只是最近京中似起了一阵舆论风波?”
  齐昆道:“林阁老,还是京中提及卫王重墨学工匠之学,而轻视圣贤之道,京中士林为此议论纷纷。”
  林如海儒雅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方才卫王派人提议,今岁恩科之外,另设明算、明经、明工、明理诸科,同科取士,同时在进士科中,附加策论一卷,以选拔实务之才。”
  齐昆闻听此言,心头一惊,问道:“卫王要改革科举之制?”
  “并非改革,只是崇尚古人。”林如海道:“卫王之意,自隋唐之时,除进士之外,就有诸科待考,如今不过是综学唐宋之制,重新启用诸科,使科举之试更为周备详细。”
  齐昆神情淡漠,蚕眉之下,眸光闪烁之时,也不知在想着什么,道:“如此一来,只怕京城风声愈急,争执之声更为嘈杂。”
  原本现在的士林就担心卫王重墨家之学而轻儒教,不想,卫王更是在关乎大家切身利益上的科举之事上大动手脚。
  林如海凝眸看向齐昆,道:“我正是有此担忧,这几天,邸报上就会登载科举之试的内容,以供考生提前准备应对。”
  齐昆点了点头,面无表情,说道:“既然林阁老无碍,那就照此办理即可。”
  林如海道:“元辅,山东方面,第一批前往关外的移民百姓已经出发,由地方官府派出差役、兵丁沿途护送,以防遇袭。”
  齐昆想了想,说道:“关外移民实边,要谨防移民和本土百姓殴斗。”
  林如海说道:“元辅放心,下官已经交代给出关的官吏,沿途护送,到了辽东之后,依族群、村寨划定居所,同时,拣选军卒护送,弹压不法。”
  齐昆点了点头,温声道:“辽东之地,地广人稀,尤其冬日格外苦寒,我大汉百姓未曾经历过这等气候,只怕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是。”
  林如海说道:“元辅勿忧,户部方面已有相关考量,对前往关外开垦的百姓,每户给绵五十斤,羊毛十斤,用以帮助百姓在辽东立足。”
  齐昆惊讶了下,说道:“每户五十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户部可能支应得了?”
  林如海沉声道:“朝廷大政方针,糜费再多也在所不惜,户部方面,因为青海、西北等地有不少羊毛进贡,府库堆积如山,倒不用担心物资供应不足,此外,攻灭辽东女真之后,同样有大批貂裘闲置于府库之中,可以视情况发放给山东等地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棉花此刻尚未引入中国,但贾珩已经派锦衣府卫通过海贸去寻找棉种。
  齐昆说道:“头三年,辽东开垦的局势,仍是艰难了一些。”
  “万事开头难。”林如海感慨了一句,说道:“不过等一切步入正轨,也就是一片平原坦途。”
  齐昆点了点头,并未再说其他。
  ……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