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像还被罚了抄书。
  今天轮到太子,太子甚至都没走到自己的位置,皇上看见了居然装没看见,还有没有天理了!
  皇上坐下之后,先走既定流程,走完流程廷议,问起了大阿哥粮草筹集的章程。
  大阿哥口中发苦,心里更苦。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该请苏麻喇姑出山。
  第50章 突破口
  大阿哥十五岁上朝站班,同时在兵部行走,很少与户部打交道,更没经手过钱。
  太子曾在吏部和户部观政,对两部最为熟悉,筹集军粮的章程,本来应该由他监督起草。
  就因为太子要陪太子妃用晚膳,皇上便将这个费时费力却不讨好的差事临时扔给了他。
  皇上亲自坐镇,两边都吵得不可开交,把差事交给他这个没有爵位平头阿哥,结果可想而知。
  他昨天听户部和兵部两边的官员吵到半夜,也没能分出胜负,怎么可能写出章程来?
  “照你们这样拖延下去,仗还怎么打呀?”
  康熙失望地从大阿哥身上挪开眼,看向胤礽:“太子,你怎么说?”
  “皇上,儿臣昨日在南书房已经听过户部和兵部争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依儿臣看,不如让户部和兵部各自拟章程上来。”胤礽看了一眼时任户部尚书陈廷敬,又看兵部尚书马齐。
  马齐立刻站出来:“皇上,筹集军粮本是户部之责。”
  言下之意是,不该让兵部拿章程。
  见马齐咬上了太子鱼钩,康熙笑了:“难为你想起来了,筹集军粮是户部之责。”
  户部还没拿出章程来,只说了一个大概,兵部跟着瞎搅和什么。
  想跟着搅和也可以,那就一起出章程好了。
  差事不想办,一门心思提要求,想得美。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算是让胤礽玩明白了,轻飘飘一句便堵上了马齐嘴,成功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争论。
  另一边,石静派人去阿哥所打听十二阿哥情况,得到的结果都是过得很好。
  胤礽是太子养在皇上身边,尚且有不如意事,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出身不高,又不得宠,住在阿哥所怎么可能过得很好。
  十二阿哥生母是历史上的定妃,现在贵人,万琉哈氏。这位万琉哈氏,辛者库人出身,与德妃同年进宫。比德妃晚七年生儿子,德妃已经从端茶宫女爬到妃位,万琉哈氏到如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
  一宫主位都不是。
  人住在翊坤宫,给宜妃这个宠妃当背景板。
  可以说是小透明中的小透明,透明得不能再透明了。
  因位份不够,生下儿子也不能自己养。宜妃生儿子,被送去太后身边养,她生儿子却养在苏麻喇姑膝下。
  苏麻喇姑再尊贵,也只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得皇上敬重最后以嫔位之礼下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