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先去四县走一趟,与县令们交代交代。”
  沈摘点头,王炎太再一拜,目送京师的队伍离开,待看不到半个影子了,身后随从上前一步,附耳道:“大人,”
  “这里没什么不方便。”
  随从一怔:“是,刺史大人,四位县令已到了,在衙门候着。”
  “怎么来了?”王炎太微有不悦,沉声,“也罢,来了也好。”
  晌午时分,雨仍未停,寂寂然的天色下,衙门外显得格外肃穆。
  街上叫卖吆喝的声音开始大了,冒雨前行,赚得不过是个辛苦钱。
  轿夫压轿,王炎太矮身走出,细目轻做扫视,最终定在一鼎玄色小轿之上。
  “禀大人,来了有一会儿了,带着护卫,小人无法知道里面坐得是谁。”
  王刺史微觉异样,举步朝轿子走去,几在同时,轿帘从内掀开,刺史隔着雨幕看到轿中男人的面孔,脸色一苍。
  是沈摘。
  沈摘瞳孔漆黑,眉宇凛然。王炎太笑道:“怎么是丞相?是忘记了什么又折回来?”而当看到他手里拿的物件,却再也笑不出。
  此刻那册初来之时,由自己亲自呈上的‘暗账’就在沈摘手中时而翻起,时而合拢。
  “大梁开|国之初年号永康,一载前改为平康,沈某要问刺史,何以三年前的账簿上会出现‘平康’二字?”王炎太沉默跪下,也只能跪下。
  “承认吧,这本才是你精心设计的假账!”沈摘霍然间从轿中迈出,居高临下,刺史深深埋头,目之所及,唯有眼前一对布履,及那被雨水冲刷得近乎苍白的地面。
  “起来吧,现在不是跪的时候,想必四位县令已经等急了,去会会他们。”
  所以他沈摘一早就发现了纰漏,只是隐而不发,还让自己领着在冀州逛了一圈儿,想来四位县令也是他召集而至。王炎太算不准,七天的时间这位丞相大人还洞察到什么机密,或者此时,消息已经送到千里之外陛下的耳中了。
  他觉得一切都完了。
  千里同天。
  东宫风雨呼啸,雨柱斜斜拍至窗扉即被打回,反复着,声响愈发狰狞了,婢子嫌烦,伸出纤纤素手将那虚掩的窗页一合,千军万都挡在了外头。
  “太子,这是丞相的飞鸽传书。”黄有德从外面走来,搁了伞,肩头微湿。
  手头的书未放,李勖眼睛仍落在卷上,伸手在案头那册《河源县志》上点了点:“拿去给沈摘。”之后,便不再说话。
  一时寂静,唯熏烟袅袅,笼得人如在雾里一般半虚半实。
  半晌,李勖终于抬首,放下书,对黄有德道:“拿来。”
  黄有德将信轻轻递上前,李勖接过右手一抖,认真地读起,未几,平静如常:“告诉他一切小心。”
  得李勖一句关怀,前方行事如得尚方宝剑,只是这既是殊荣,亦需得冒着大大风险。外人未必想得通。
  黄有德似是调侃,话音里暗带讥讽:“近来朝中常见党论,谁与谁走得近,吃上几会酒,便成朋党,太子与丞相是朋党,与林大人也是朋党,好像谁生来合该就是孤家寡人。”
  言罢摇摇头,知道说得过多,起身拿起火叉去勾香炉的灰,火光一冒,烟又盛起来。
  李勖生来通达,黄有德的意思他懂,却未必想插手。监国的事务要做,北府军需领,边境要守陇右道诸县亦等着收复,如果因人言可畏而束手束脚,反而有许多计划不能亲历亲为。
  简单一算,也就知道舍弃什么拿起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