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川市博物馆曾收到华侨捐赠一批珍贵文物的事,他也有所耳闻,但从未料到,那批国宝的捐赠者原来是叶云樵。
  把这么多珍贵的文物全部无偿捐献,这得是多大的觉悟和魄力啊。
  徐辛树顿时肃然起敬。
  “哎呀,说着说着,又把气氛弄沉重了。”梁锦苓拍了拍手,笑着转移了话题,“说起来,你怎么还会绥朝的祭文?这可冷僻得很,别说年轻人,就连研究绥朝的老专家都未必熟悉。”
  “是父亲教的,”叶云樵解释道,“他对绥朝的文字非常有兴趣,就研究了很久。我从小耳濡目染,偶尔学了一些。”
  一回生二回熟,叶云樵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合情合理的说辞。
  梁锦苓不疑有他:“你父亲对绥朝文化的热爱我是知道的,但你能把这么晦涩的祭文翻译得这么流畅,看来是下了不少功夫。”
  她想起叶云樵刚刚说的话,眼中有些好奇,走近编钟:“刚刚我听你说,那个祭文上的字是‘忽’,不是‘召’?”
  “是的。”叶云樵颔首,复述了一遍自己的看法。
  梁锦苓并没有自视甚高,而是极其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叶云樵也从容应对,言之有据地回答。
  “说得通了,这里要是按照原来的意思理解,确实有些问题。”梁锦苓被叶云樵说服,又带着学者的严谨补充道,“我回头再查查相关的文献。”
  铭文的讨论暂告一段落,她看着叶云樵,眼中带着止不住的笑意。
  这个年轻人,无论是学识还是气度,她都十分满意。
  她随口问道:“云樵,你现在在哪工作?平时累不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叶云樵摇摇头:“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
  “没有?”梁锦苓有些惊讶,“以你的本事,应该不愁找工作才对啊。”
  叶云樵只能报之一抹浅笑。
  他的“本事”对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工作来说,确实显得不太合适。
  毕竟他这会打字还用的手写输入呢。
  今天听了纪嘉章的话,叶云樵还打算重操旧业,去试试考公这条赛道。
  梁锦苓沉吟片刻:“这样吧,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您说。”
  “我们博物馆最近正缺人手,特别是对文物研究和鉴定有真才实学的人。你要不要来试试?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岗位。”
  “我?”叶云樵略显意外,“可以吗?”
  “当然可以。”梁锦苓语气坚定,但紧接着,又带了几分踌躇,“不过……我们是公家单位,薪资待遇不是特别高。一个月大概……三千块钱。”
  说到这,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别嫌少,毕竟这里是个做学问的地方,不比外头那些企业。”
  她顿了顿:“我知道,以你的能力,其实去外头发展更合适。我也只是……”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叶云樵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答道:“我愿意。”
  “真的?”梁锦苓愣了一下,“你不嫌工资少?”
  “怎么会?”叶云樵努力压下心里的喜悦,平静地回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