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他直播种田爆红了 第75节(3 / 4)
“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
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
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
“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
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
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
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
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
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
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
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
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
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
……
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
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
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
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
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
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
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
“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
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
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
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
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
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
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
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
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 ↑返回顶部↑
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
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
“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
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
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
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
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
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
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
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
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
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
……
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
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
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
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
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
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
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
“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
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
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
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
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
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
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
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
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