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4)
穆安之的屋子并不算暖和,里面陈设固然不简陋,却也绝称不上奢华。想到那日抄捡魏府时所见雕梁画栋、金玉摆设、古朴高雅、茅屋草舍,无不是无数金银堆。穆安之这里则透着一股坦荡的舒适。花几上几盆天青色瓷花盅的娇白水仙伸展着叶脉,开的更好,屋中甜香袅袅。
小易捧上茶来,黎尚书道谢接了。
“大人冒雪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穆安之问。黎尚书看小易一眼,穆安之道,“小易你出去看看,折几枝梅花回来插瓶。”
小易躬身退下。
穆安之以为黎尚书是有什么机密事单独同他说,的确,也是机密事,只是,出乎穆安之意料。
因为,黎尚书放下茶盏,郑重起身,神色之肃穆,令穆安之心内发悬。继而,黎尚书自袖中取出一叠文书,几乎是庄严的放到穆安之面前。
穆安之取来看过,是数张黎尚书盖好大印的空白搜查令,穆安之真的懵了,他不解的看向黎尚书,黎尚书正色道,“刑部许多案件,需要临机而断。以后再有任何案情任何事件,臣与殿下一同担当!”
要说心中没有震动是假的,甚至,穆安之隐隐有一种明白什么却又不太明白的感觉。他的眼神露出疑惑与思索,黎尚书后退两步,对穆安之郑重一礼,恭敬退下。
站在窗前,穆安之望着黎尚书的背影渐渐走出院落,风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檐角、树梢、庭前、廊下……
偶尔不知哪里来的一阵朔风,吹动檐角六角铜铃,发出一阵阵清越悠远的铃声,铃铃,铃铃……
第223章 二一一章
黎尚书的示好让穆安之有些意外, 杜长史倒认为情理之中,收起黎尚书拿来的印了尚书大印的搜查令时还说了句,“这老狐狸还算识趣。”
“怎么这样说黎尚书。”穆安之毕竟是唐学士打小仁义礼智信教出来了, 还多受他老友裴如玉的影响, 平时还是很文雅的。“赵侍郎爱侍弄花木, 殿下这里去岁就摆了几盆水仙,如今这两盆茶花,定是赵侍郎送的。”杜长史下巴一指门畔两盆人高的茶花,大红的重瓣茶花, 开的胭脂般鲜艳, “程侍郎是前任尚书大人提携的,赵侍郎是黎尚书亲自提携, 所以这俩人, 程侍郎先亲近殿下。这几次的大案子, 殿下便用的程侍郎。赵侍郎能不急么, 纵有黎尚书青眼,可也得实打实的功绩才成啊。”
“黎尚书再不来,他就只剩下个名头了。”杜长史对着穆安之深深一揖,“殿下的才干,纵六部尚书也唯有折服的份儿。”
“你快别赞我了。我可没想挤兑黎尚书。”穆安之并不是贪权之人,不然,当初到刑部他不会什么事都不过问, 只随意挑两桩案子来审了。
“谁会想挤兑他, 但要做事, 就得有些权力。臣追随殿下在刑部当差, 殿下审案公正,人人膺服。”杜长史认真道, “殿下的光彩,世所共睹。但有所闻,必心向往之。”
穆安之直接给杜长史夸的脸上**辣,连忙呷口茶换个话题,“这茶不错。”
杜长史还是第一次发现三殿下面对夸赞竟然有些羞涩,眼睛弯弯,忍俊不禁。穆安之_他一眼,杜长史连忙忍住笑意,施一礼继续审案去了。
阳光自明瓦窗射入,桌间琳琅满目摆了满满一桌的精致饭食,陶红色的小砂里咕嘟着炖的软烂的羊肉,细瓷碗碟内安置各样美食,尤其这样的寒冬腊月,竟还有一件巴掌大的雪白细瓷碟中放着几块碧绿如翡翠的小黄瓜,蔬菜特有的清新芬芳引的一畔的小牡丹视线一阵阵的往杜长史的食案上瞟。
心说,这小黄瓜,搁在炎炎暑日,那是一两银子能买三车,不值什么。这数九寒天,真真是有钱不一定有地方买去。
这刑部官儿吃的可真好。
小牡丹咽了咽口水。
门一响,挽月拎着另一个小食盒进来,将一碗灰扑扑的粗粮米饭放到小牡丹面前,上面还铺着两三块一样灰扑扑的咸菜。
这还亏得是吩咐牢里将小牡丹的饭送过来,不然,连这两三块咸菜也没的,就是一碗粗食,爱吃不吃,不吃饿着!
杜长史自筷匣中取出一双干净清爽的竹筷,开始用饭。小牡丹看看自己面前木碗上横着的两根称为筷子的木棍,抿抿唇,主动开口,“大人唤我来,想是有事要问。”
“问你也不说。”嘎吱嘎吱,杜长史嚼着小黄瓜,又去盛汤色清澄的酸笋火腿汤。“那大人传我来做什么?”
慢慢吹拂着汤面的涟漪,杜长史喝了两口汤方道,“听闻你在坊间向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名,我想你定然喜美食,对饮食也有追求,”说着,杜长史露出个十足可恶的笑容,“反正你什么都不肯说,叫你过来馋馋你。”
小牡丹虽则在官员眼里不过是优伶一流人物,但在坊间,他是备受人追捧的歌舞双色,平日里多少人追捧仰慕,知道他好饮食,无数山海奇珍奉上,这样拿饭菜馋他的,小牡丹还是第一次见,当下气个好歹,狠狠斜杜长史一眼,闭上眼不再看他。
但闭上眼睛,听觉与嗅光愈发灵敏起来,那羊肉,定然是北疆的小羊才有这样的鲜美,那汤里的火腿,必然是三年以上的陈腿,方有这样的芬芳。
小牡丹给馋的不行,实在觉着没必要忍了,他睁开眼睛,“我又不是刑部的囚犯,你们既救我出来,早该放我回家!” ↑返回顶部↑
小易捧上茶来,黎尚书道谢接了。
“大人冒雪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穆安之问。黎尚书看小易一眼,穆安之道,“小易你出去看看,折几枝梅花回来插瓶。”
小易躬身退下。
穆安之以为黎尚书是有什么机密事单独同他说,的确,也是机密事,只是,出乎穆安之意料。
因为,黎尚书放下茶盏,郑重起身,神色之肃穆,令穆安之心内发悬。继而,黎尚书自袖中取出一叠文书,几乎是庄严的放到穆安之面前。
穆安之取来看过,是数张黎尚书盖好大印的空白搜查令,穆安之真的懵了,他不解的看向黎尚书,黎尚书正色道,“刑部许多案件,需要临机而断。以后再有任何案情任何事件,臣与殿下一同担当!”
要说心中没有震动是假的,甚至,穆安之隐隐有一种明白什么却又不太明白的感觉。他的眼神露出疑惑与思索,黎尚书后退两步,对穆安之郑重一礼,恭敬退下。
站在窗前,穆安之望着黎尚书的背影渐渐走出院落,风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檐角、树梢、庭前、廊下……
偶尔不知哪里来的一阵朔风,吹动檐角六角铜铃,发出一阵阵清越悠远的铃声,铃铃,铃铃……
第223章 二一一章
黎尚书的示好让穆安之有些意外, 杜长史倒认为情理之中,收起黎尚书拿来的印了尚书大印的搜查令时还说了句,“这老狐狸还算识趣。”
“怎么这样说黎尚书。”穆安之毕竟是唐学士打小仁义礼智信教出来了, 还多受他老友裴如玉的影响, 平时还是很文雅的。“赵侍郎爱侍弄花木, 殿下这里去岁就摆了几盆水仙,如今这两盆茶花,定是赵侍郎送的。”杜长史下巴一指门畔两盆人高的茶花,大红的重瓣茶花, 开的胭脂般鲜艳, “程侍郎是前任尚书大人提携的,赵侍郎是黎尚书亲自提携, 所以这俩人, 程侍郎先亲近殿下。这几次的大案子, 殿下便用的程侍郎。赵侍郎能不急么, 纵有黎尚书青眼,可也得实打实的功绩才成啊。”
“黎尚书再不来,他就只剩下个名头了。”杜长史对着穆安之深深一揖,“殿下的才干,纵六部尚书也唯有折服的份儿。”
“你快别赞我了。我可没想挤兑黎尚书。”穆安之并不是贪权之人,不然,当初到刑部他不会什么事都不过问, 只随意挑两桩案子来审了。
“谁会想挤兑他, 但要做事, 就得有些权力。臣追随殿下在刑部当差, 殿下审案公正,人人膺服。”杜长史认真道, “殿下的光彩,世所共睹。但有所闻,必心向往之。”
穆安之直接给杜长史夸的脸上**辣,连忙呷口茶换个话题,“这茶不错。”
杜长史还是第一次发现三殿下面对夸赞竟然有些羞涩,眼睛弯弯,忍俊不禁。穆安之_他一眼,杜长史连忙忍住笑意,施一礼继续审案去了。
阳光自明瓦窗射入,桌间琳琅满目摆了满满一桌的精致饭食,陶红色的小砂里咕嘟着炖的软烂的羊肉,细瓷碗碟内安置各样美食,尤其这样的寒冬腊月,竟还有一件巴掌大的雪白细瓷碟中放着几块碧绿如翡翠的小黄瓜,蔬菜特有的清新芬芳引的一畔的小牡丹视线一阵阵的往杜长史的食案上瞟。
心说,这小黄瓜,搁在炎炎暑日,那是一两银子能买三车,不值什么。这数九寒天,真真是有钱不一定有地方买去。
这刑部官儿吃的可真好。
小牡丹咽了咽口水。
门一响,挽月拎着另一个小食盒进来,将一碗灰扑扑的粗粮米饭放到小牡丹面前,上面还铺着两三块一样灰扑扑的咸菜。
这还亏得是吩咐牢里将小牡丹的饭送过来,不然,连这两三块咸菜也没的,就是一碗粗食,爱吃不吃,不吃饿着!
杜长史自筷匣中取出一双干净清爽的竹筷,开始用饭。小牡丹看看自己面前木碗上横着的两根称为筷子的木棍,抿抿唇,主动开口,“大人唤我来,想是有事要问。”
“问你也不说。”嘎吱嘎吱,杜长史嚼着小黄瓜,又去盛汤色清澄的酸笋火腿汤。“那大人传我来做什么?”
慢慢吹拂着汤面的涟漪,杜长史喝了两口汤方道,“听闻你在坊间向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名,我想你定然喜美食,对饮食也有追求,”说着,杜长史露出个十足可恶的笑容,“反正你什么都不肯说,叫你过来馋馋你。”
小牡丹虽则在官员眼里不过是优伶一流人物,但在坊间,他是备受人追捧的歌舞双色,平日里多少人追捧仰慕,知道他好饮食,无数山海奇珍奉上,这样拿饭菜馋他的,小牡丹还是第一次见,当下气个好歹,狠狠斜杜长史一眼,闭上眼不再看他。
但闭上眼睛,听觉与嗅光愈发灵敏起来,那羊肉,定然是北疆的小羊才有这样的鲜美,那汤里的火腿,必然是三年以上的陈腿,方有这样的芬芳。
小牡丹给馋的不行,实在觉着没必要忍了,他睁开眼睛,“我又不是刑部的囚犯,你们既救我出来,早该放我回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