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5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后正要描补,元澈却强硬打断。他向前走了几步,身后的数百名宿卫也逐渐围拱过来。在场女眷众多,已有不少人开始惊惶,毕竟太子常年征战沙场,对于血流成河的场面,想必早已不足为怪。他侧了侧头,愁眉不展地对身边的冯让道:“既然陆侍中架子大,那你们就去请罢。”
  冯让正要命人搜殿,保太后忽然喝令道:“太子且慢。陆侍中确在后殿,是老身让她暂避的。太子当知,如今玉笺上姓名已定,为避礼教之大防,还请太子勿要轻举妄动。”
  男女之防,本朝并无援例,只是女子订婚后,婚前则要避免与定亲之人相见。至于其他人,倒不在此例。坐在眼前的皇后为女侍中时,入潜邸前一日,仍与凉王当面玄谈,词句珠玑,还为时人之美谈。而陆昭几日前也曾入丞相府,与贺祎面谈政事。
  此语一出,在座的众人对太子与渤海王最终的选择也就了然。保太后看了一眼席中的崔映之,这话也是说给她听的。既然太子这边已是无望,为家族计,倒不如转投渤海王。
  此时,长乐宫宿卫也接连赶来,与太子的戍卫相对,颇有大动干戈之势。
  皇后见此情景,向保太后轻声劝道:“明日太液池设宴,想必禁中有所请示,太子久留于长乐宫,只怕不妥当。若太后有顾虑,不妨请人将题目递了去,待陆侍中作答,再传出来,倒也免去了二人见面。”
  太子于长乐宫逗留过久,皇帝未免生疑,进而可能会有所布置。此时事态尚未恶化到兵戎相见之时,保太后自己也觉得应避免刺激各方,以至于徒生变数。只是两人传语,她也颇为担心。
  皇后道:“太子所出题目,如今众人都对的差不多了,再有典故,也不会出大格。”见保太后仍有疑虑,她低声劝道,“太后,依臣妾看,太子不得到陆侍中的回答,是不会走的。”
  保太后干笑了一声,终于松了口:“也罢,那便派一个人递了题目到陆侍中那里。”说完,用目光示意了身边的倩秀。
  倩秀走上前,小心翼翼接过题卷,然后走向水榭后的一间殿宇中。
  殿宇内,一双清泠的凤目透过蓊郁的竹林,望向水榭处的灯火通明。月色下的繁华多少都透着那么一丝凉薄,绮罗之下,女子的轻躯衬在凶悍的宿卫之间,竟无半分柔弱之态。只是海棠花艳,美如崔映之,这样容色终究承受着世家一次又一次的滥用。
  那支发簪上缀着几朵浅粉的桃花,与她的衣衫并不相配,想来是因极为珍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日日簪在发间吧。当她摘下发簪的那一刻,大抵也意味着与家族的诀别,与桃李纷盛的人间诀别。
  而这样的诀别,她还要目睹多少次?王韶蕴的分肖髻与鸩酒杯还历历在目,崔映之的桃花簪与生死语却已逼至眼前。
  “陆侍中。”倩秀温声一唤将陆昭的思绪暂时打断,“这是太子殿下所出的题目,请陆侍中联对作答。”
  陆昭默默看了一眼题卷,然后静静摊开双手。女子的手不过方寸之小,毫厘之薄,它曾题诏天下,曾执金印紫绶。天下弱水三千,并非都入了海。若它能执掌更大的权柄,托骥于自己的才智,是否便可以避免这样的诀别?
  目光瞬然冷下,极寒之处,尽是凉薄。
  刘更始杀刘縯,刘秀悲痛起兵。
  清刚绝以人寰的字体,配以权胆超乎尘世的答语,落在元澈的眼中,便如被她那双凤目直接注视一般,足以惊心动魄。
  “陆侍中对语最合孤意。”他笑着解下一枚玉佩,“现下既无桂林一枝可折,不若把这昆山片玉赐给她吧。”
  元澈的眼眸深如晦夜,将水榭的光芒悉数敛拢后,转身离去。帝王之心,她与他都懂得。
  第129章 前祸
  太子携众逼临杏园宴后所掀起的风波, 被保太后强压于长乐宫内,然而长乐宫外却感受到了这股暗流涌动。当天晚上便有许多大户人家整理财物,准备次日一早便逃离长安。而许多重臣家中也提前屯好了米粮, 都中粮价一夜之间升了数倍不止。
  永宁殿内,陆昭仍履行着女侍中的职责, 为保太后拟令, 崔映之则被囚居别处。而同样出彩的彭耽书,愈发受到保太后赏识,众人都说保太后早有想法, 要为她指婚宗王。彭耽书听闻此言,除了谙声自处之外, 也在向陆昭试探。倒非因为陆昭身份之故,如今关陇风云突变, 即便是彭家,也无法保证效忠于某一方。
  她之所以先来询问陆昭的意思, 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为陆昭举荐,征辟入宫。当年自家在凉王与魏帝之间犹豫不决时, 便仰赖过陆昭的点拨。在陇西、天水二地, 自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壮大,也是因为陆昭出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直至今日, 陆昭再领她入宫奉职,对自家的声望有了整体的擢升。恩情上,彭家自当也为陆昭出力从而偿还。但在人事变动上, 她本人仍是陆昭的从属。
  人事即是政治。所任职位的本身其实并无那般重要, 如何获得这个职位的原因才重要。譬如陆冲,如今任渤海王文学, 在外人眼里那是铁打的渤海王一派。但如果陆家日后有需要,让陆冲另换阵营,所要做的不是去洗刷渤海王文学这份履历,而是会大力宣扬当初保太后如何强硬地将陆冲塞进了渤海王的掾属。而陆家当时在面对保太后与皇帝的双重施压下,又是多么地难以拒绝。
  回到她本身,日后她无论转投哪一方,那些极具政治智慧的人并不会关注她在保太后处任女史这件事。而是会瞩目陆昭在长安独领风骚的时候,把极为珍贵的女史机会给了彭家。彭家,这个起于陇西的寒微世家,能够站在关陇浪潮的潮头,是因为陆家在背后的推力。而巨大的推力往往也是巨大的桎梏,在承受所有政治恩惠的同时,彭家也被打上了陆家的印记。日后的政治决策,除了要考虑自家的利益之外,也需要站在陆家的角度考量。
  古往今来,无论是颍川士族的崛地而起,还是青徐侨门的江左鼎力,只要是强力的政治派系不外如是。串联起这些的,与其说是利益的锁链,倒不如说是人心的锁链。
  “昭昭,流言至此,我真不知当下该如何自处。”彭耽书寻了一个空隙,将陆昭拉到逍遥园,“我实在厌见那些宗王。”
  彭耽书这番话,让陆昭心中颇有所动。这一月来她不遗余力地做出布置,唯一还没有插手的一环便是宗王。皇权抬头势必也意味着宗王崛起,二者荣辱一体。若在世家完全强盛时,这些宗王可以完全不摆在眼中。但如果世家想要为
  乱便要借此有所作为,拉拢一部分宗王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