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5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保太后乘坐车驾,同时闭目凝思。这样的布局,皇帝自掌握半个未央宫以及整个台省。她奶大的娃娃, 她自了解,皇帝以整个中枢作为筹码, 裹挟各家上船,与自己相抗。
  然而这些都是无用, 长安唯一的对外战力——北军,仍在自己手中, 南军也有半数尽在掌握,只要她拿下武库。
  “丞相府如今安排了多少人?”苍老的声音自车内传来。
  守卫在保太后车舆边的卫遐道:“回太后, 有一千人, 俱是勇士。”卫遐如今任职旅贲,是禁卫武臣,可执盾御车, 算是南军卫尉属官。虽然卫尉杨宁为魏帝嫡系,是亲信中的亲信,但像两宫卫侯等武官, 尤其是长乐宫的武官, 杨宁并无力管辖。甚至所属杨宁麾下,舞阳侯秦轶所任的期门卫侯, 都要比杨宁说话管用的多。原因无他,只因卫氏与贺氏的联姻,只因冀州派亲近关陇派。
  这个世道不论忠义,不论真情。名士风流之下,是敏于世事之后的无奈选择。权柄更迭之间,是每一个世家的存亡断续。
  只是保太后心中仍觉不安,又问:“冯谏那边有多少人?”
  丞相府四周箭楼林立,只因其北面是武库。再借由贺存将丞相府、武库与未央、长乐所在的十字驰道把控,一千人驻守丞相府,理应无虞。
  卫遐笑了笑道:“太后放心,公车司马麾下不足五百。”公车司马守司马门,魏帝替换冯谏任职后,属下亲近关陇世族的卫士多有离散,如今能剩五百人已经不错了。五百人守卫武库,他们打下来虽然会废一番功夫,但是凭这些人,也无法闹出什么大动静。“倒是吴太尉,其心未明。”
  “嗯。”保太后略微沉吟,吴淼太尉出身,掌全国兵马,原是先帝为凉王安排的辅政重臣。今上登基之后,削其权柄,不过还是碍于吴淼于六军中的尊望给予了三公之位。如今陆昭用计力挫薛琬,逼出吴淼,也算是将这块暗礁冲显出来。
  太多的人在暗礁翻船,这里是长安,深水之下暗藏着许多东西。
  护军将军一职转到这个老东西的头上,即是魏帝的无奈之举,魏帝与薛琬的双输。京畿近来调任的武官原本是薛氏的嫡系,忽然换了一个属长,不免人心惶惶。短期之内,吴淼很难在武官调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掌控,但若拖久了,便不一样了。
  “你再派人去联络宫外。令崔谅务必今夜发兵,勿要迟疑。” 保太后吩咐着,心中犹存疑窦,陆昭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她现在都还没有看清。
  卫遐应命,而后道:“崔谅领军数万,进驻城中恐难安排,太后可要先行移出逍遥园宫人,令其进驻?”逍遥园在长乐宫北,甚为广袤,昔年赵染、王镇恶、姚弘于长安用兵时,皆屯于此。因园中有河渠茂林,水源给养不成问题。但军队入城,必然也会带来烧杀淫掠的问题。崔谅的人在扶风窝了那么久的气,想来不会约束士兵。
  “逍遥园……停车!”
  此时车正走在驰道上,将至司马门,保太后忽然令止,连卫遐也感到有些不对。
  “回去。”当卫遐说出逍遥园时,她终于将无数线索串联起来。陆家在宫城的每一层都有了自己人,只要串通了太子,过了司马门,就可以借由贺存换班时将大量士兵藏进逍遥园中。逍遥园人迹稀少,又取山林趣景,藏匿兵士不成问题。若陆昭果真为此,那么沿武库、丞相府的道路也都不再安全。保太后连声催促:“回长乐宫,调集所有宿卫,咱们走廊桥。”
  此时,未央宫东阙前,魏帝同样停下了轿辇。女侍中靛色的章服在浩瀚浓云之下,孤直而内敛,仿佛紧握着暗夜的力量。鹤骨鸾仪徐徐下拜,倏而天降微雨,她身后的风灯随影转动,映得衣袂珊珊。
  “陆侍中来了。”魏帝笑容温然。数月以来,他亲眼见到了这个女孩所施展的力量。对于陆家在这样的时局推举这样的人出来,魏帝能够理解,也颇为欣赏。他甚至看到了年轻时自己的影子,以及那份小心翼翼。左手拉扯,右手撕打,头上倒悬三尺剑,脸上维持七分笑,背后早已被刺得千疮百孔,要上却还系着家族的千斤之重。就得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权力之路,大家都是这么走的。
  生于夹笼,活于桎梏,陆昭所处的境遇与自己年轻时相比,并无半分优越。早先对她的那些生杀之念,虽有流露,但在内心深处,他更多的还是不忍。他期待着这个更为年轻的自己,在关陇群狼环伺的长安,对时局做出一些改变。当他听到自己的儿子愿意引这个女孩作为撬动关陇的利剑时,还曾有所犹豫。
  但如今,她由东阙堂而皇之地来到他的眼前,他便知道,武库已被掌握,丞相府已被控制,太子即将执掌权柄,而自己终将老去。皇帝为傀儡的时代也该在自己这里结束了。
  “他们都去作灯谜了。”魏帝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望仙殿,“你也快去吧。”
  待身影远去后,魏帝从袖内取出一支锦匣,对身边的刘炳道:“让你的人带给太子。就说朕……朕不知道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无视于贺存的寸步不离,元洸在未央宫内逡巡许久后,终于在刘炳的指引下前往望仙殿题灯。贺存则留人在殿外守候。几名小内侍正提着桐油匆匆行走,殿外架了一个由数百只抄满佛经的宫灯组成的大船,眼见要下雨,小内侍们需要尽快在宫灯上在涂上一层桐油,用以防水。
  大殿内,已经题好字的宫灯整整齐齐地在南墙窗边码了一排。案上是众人写好的灯谜,左边一摞已经誊抄完毕,厚厚一沓,右边还剩下寥寥数页。桌上杂物纷乱,不过是金丝绳尺,象牙裁刀,几个小侍女守在一旁,还在用托盘里的珠花修饰着最后几盏灯。因为得让墨迹干的快些,窗户大多敞着。
  陆昭坐在案前题字。她早已换下章服,穿上了宴席的衣裙。珠玉与瑰宝由乌鬓轻轻捧起,瑞兽青烟缭绕,云裳襟带如晚雾一般荡漾其中,偶尔露出难以窥得的一抹雪色。望仙殿里自望仙,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落在元洸眼中,便可满足世人对仙人风流韵致的所有想象。
  元洸悄悄走到陆昭身后,冷不防的将彤管从她手中抽出,扔到一边,道:“也没剩多少了,且让她们抄去。咱们说会话。”说完,便命一众人捧了做好的宫灯下去。
  陆昭被夺了笔,索性转身坐定,也不说话,却看向窗外。如今天色已晩,远处的数盏孔明灯璀璨如星,只是偏偏风向不好,那片明黄的灯光在陆昭黑色的眼眸中,越来越远。
  元洸道:“你是头一次在我们的皇宫里看灯,其实年年都是如此,那灯从不飘到宫城里,想来也是极有灵性。你往年在家里看灯,想必与这里不同罢。”
  “倒无甚不同。”陆昭忽开尊口,容色平淡,“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不外如是。”
  元洸听她如此说,不免笑意更浓,略起身坐近了些,看着她的侧颜,被层层霓纱托着,愈发可怜可爱,因道:“你知我素来厌恶沙门佛事,却要故意说这些禅语。”顿了顿,又道,“不过,我是不生气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