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小食店 第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拿筷子在鱼骨上挑挑拣拣,找出一块鱼肉,抿到口中,再低头喝一口姜辣羹,姜味和鱼鲜味融合在嘴里。
  他恍惚间回想起自己早已故去的娘,以前家里贫苦,冬日没钱买好东西,她就会去讨别人不要的鱼头和鱼骨,拿过来熬汤,就喜欢拿一块老姜,切得很细,全放到汤里,吃上一碗,浑身都热起来,好像冬日也不难捱了。
  可惜这样的羹汤,从他娘死后就再也没吃过。
  等祝清和再来收碗时,碗和盘都很干净,只留着啃干净的鱼头和鱼骨。
  作者有话说:
  菜的做法来自《宋宴》哦!
  今日祝家食店的美食鲧鱼假蛤蜊,大家吃着看着还满意吗?满意的话能不能给个五星好评呢!在线等!
  第9章 浮元子
  拨雪迎春,烧灯续昼。
  上元节前夕,下了五六日的雪才止住,院墙外人来来去去,喧嚷地跟过年似的。
  祝陈愿摸索着在房里点起蜡烛,穿上挂在屏风上的衣裳,是她阿娘昨日才做好的。
  上衣暗红,绣着零星几朵梅花,搭一条米白色绣缠枝并蒂花的襦裙,里面俱加上了之前拿回来的木棉花。
  穿戴好衣裳后,她给自己梳了个双鬟髻,扎上彩缯,戴上销金合。
  每年到上元赏灯这一夜,不论高门仕女抑或平民女子,大多会穿白衣,月下宜人,还会佩戴珠翠、闹娥、雪柳、灯球、貂蝉绣等,一个赛一个出众,在众多灯光映衬下恍若神妃仙子。
  祝陈愿平时并不太过注重衣着,每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免俗,自是要好好装扮一番。
  当她到了厅堂中,就被陈欢夸赞了一番,“女儿家合该这么打扮,瞧着心里就欢喜。”
  祝陈愿生得一副好相貌,不笑时也很动人,暗红色的衣裳衬得她肤白,朱唇皓齿,顾盼生姿。
  “今日也别下厨了,没得把岁岁给累坏了,早食得吃圆子,我选不好地方,岁岁你说,哪家做的圆子好吃,我们过去吃一碗。”
  陈欢扭头问她,要是让她自个儿说汴京城哪家的绣线好,哪家的绣布好,她都如数家珍,可旁的她是一点也不清楚。
  祝陈愿沉吟片刻,才开口,刚醒时声音略带点沙哑,“板桥路那边有家圆子店,专做圆子,还会做杭城那边的乳团圆子和澄沙团子,做得很地道。”
  “行,你洗把脸,等会儿我们就上她家吃去。”
  上元赏灯三日,祝陈愿的食店关门歇业,痛痛快快地玩上三天,每年这个时候游玩赏灯享受美食总是比赚银子更重要的。
  等他们一家四口出门时,雪蹄也被祝程勉牵着一同去街上,它这几天都窝在院子里,也该出来放放风。
  平时无人走动的巷子,今日没走几步就能碰见领着孩子出来玩的父母,大人手上拿着灯笼,小孩则手挑着小灯,有的还握着金橘,塞两个到嘴里,嘴鼓出来跟青蛙一般。
  到了街上,则更热闹,街边和桥上摆得浮铺一眼也不到边,人像竹林里的笋一般,在雪化成水后就钻出地面来,三三两两紧挨着,还有马车、轿子,挤在其中,走几步就得歇下来停停。
  比人还多的是灯笼,桥柱、街边的店铺、酒楼檐下都是灯笼,各色各样,看得人眼花缭乱。
  声音喧闹中跟旁边的人说话,都得凑到耳朵边上说,祝陈愿他们换了好几条小路,才走到板桥路的圆子店。
  店面厅堂里有很多食客,一旁的伙计赶紧上前,还没说话就先笑,“几位要吃点什么,本店只卖圆子,有澄沙团子、乳团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和浮元子。”
  “来两碗浮元子,澄沙团子和乳团圆子各一碗,还有坐的地方吗?”
  祝陈愿望着店里也没有看见空位,顺口问了一句,被伙计引着去二楼,坐在窗边正好可以看见拴在檐柱下的雪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