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刘衍当即给军情部下令,严密关注郑芝龙的动向,同时尽可能的清除郑芝龙派出的细作。
  另外,刘衍还给南方巡视组组长蒋德璟写了一封密信,命其暂时专注浙江道的事务,凡是涉及到福建的事情,都要先向朝廷禀报再动作。
  料理完这些之后,刘衍再考虑到郑芝龙手中的庞大军力,在自己的规划中,决不允许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存在,所以许多事情,必须要提前开始布局了。
  想到这些,刘衍便在心中暗道:“看来要让造船厂那边加快进度了!另外,是不是要调集一支国防军南下,在南直隶一带驻防,给郑芝龙施加一些压力?”
  于是刘衍又给造船厂主事宋万里下令,新式福船项目要加快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冬季海上进行新式战船的测试。
  至于向南直隶调集国防军的事情,刘衍经过审慎的思考之后,还是决定暂时不要打草惊蛇,至少在新政、军改、土地改革等事务初见成效之前,在新式战船正式定型之前,先不要过于刺激郑芝龙。
  “先以军改之策,在江南各地筹建驻防军,以驻防军将郑芝龙所部压制在福建一省之内,然后再视情况出手好了。”
  想到这里刘衍便决定南方巡视组在处理完浙江的事情之后,暂时先不要进入福建,自己也不希望巡视组成为朝廷与郑芝龙掀桌子的导火索。
  “浙江的事情结束之后,先让蒋德璟带队去江西道好了。”
  想到这里,刘衍也不禁叹了一口气,随后拿起另一份奏报,顿时眼前一亮:“这是......”
  随后刘衍看到了农事部递交的一份奏报,如今农事部屯垦司顾问杜峰已经完善了番薯的种植技术,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秧苗和育种。
  所以农事部尚书张耒提议,在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省推广番薯,刘衍心中高兴,当即批准执行。
  与此同时,已经道民政部教育司上任的宋应星正忙得焦头烂额,如今随着新政在各省逐渐落实,以及朝廷充裕的财力,让各地新式学校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相应的,各种类型的教材,以及数量巨大的新式学校的教书先生,就成了巨大的问题。
  为此,宋应星和教育司上下几乎日日忙碌,不断从山东、北直隶各处的新式学校中抽调人手,甚至将刚刚毕业的学生招募起来,派到各地充任教书先生。
  “大人,山西、河南、南直隶等地又有上报送来了,还是要人的。”
  宋应星叹了一口气,说道:“山东、北直隶各地如何回复的?”
  “还是一样,调配不开啊。”
  宋应星思索了许久,说道:“我倒是有个法子,只是需要向尚书大人禀报一下,你等我消息吧。”
  “是。”
  第五百八十一章 教育体系
  内阁官署。
  刘衍听完了宋应星的禀报,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民政部尚书赵民怎么说?”
  “启禀阁老,赵部堂觉得下官之见,有些道理,只是拿不准主意,便让下官过来向阁老禀报一番。”
  刘衍摇了摇头,这个赵民还是太谨慎了。
  其实宋应星想到的凑足各地新式学习教书先生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集中突击培训。
  先从各地招募大量没有考上功名的书生,以新式教材对这些书生进行“填鸭”式的培训,然后在短期内让他们熟悉新式教育的过程,以及想要得到的结果,如此便可以派到各地去上岗了。
  至于这些书生能否理会其中的含义,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式学校教书先生,宋应星都是不关心的。
  眼下最为关键的,便是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新式的教育体系,先将架子搭建起来,让这个新式教育体系正常运转,然后再逐步进行微调。
  刘衍心中对于这个办法还是非常赞同的,其实宋应星的办法,与后世那个红色政权扫盲的办法如出一辙。先集中突击培训出大量的所谓老师,这些老师甚至有的人本身就是文盲,只不过通过死记硬背,将大量的生字形状背了下来,在写字的时候,就好像是画画一般,只能认出一个大概,知道大概的读音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