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兄入怀 第1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底是怕惹事,所以乌日珠虽然惩恶扬善,但没有声张,而是勒索了好大几笔钱财。
  对于高门世家来说,这点银钱不过是从指头缝里漏出来罢了,也算这个朱玉郎识相,故而痛快的给了银钱。
  谁知乌日珠前脚刚走,盛京城中好些小报,写尽了各家阴私,闹得满城风雨。
  这些小报也是聪明,怕被人找上门来,故而文中全都是隐隐约约的代称,可老百姓们自有自己破译的一套法子。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薛六郎玩死了数十个娈童一事被捅了出来。
  要说薛六郎的名分本就不好,盛京城里但凡是心疼自家女儿的,无论薛家是以利诱之,还是钱财相许的都不肯应下这门婚事。
  薛家又看不上小门小户出身的娘子,便盯着高门世家里继室出身的主母。
  崔家那位继夫人杨氏便与他们相谈甚欢,说是可以将女儿嫁过去。
  她那位女儿也不是旁人,正是才被崔家收作继女的盛樱宁。
  盛樱宁生得玉容花貌,谈吐学识皆是不俗,与薛六郎也算是相配。
  好不容易找到个家世虽好但不受重视的,薛家也就不挑了,想着等盛樱宁过门,薛六郎的事全权由她打理。
  薛家夫人也能松口气,不用再操心。
  谁知这件事闹得沸反盈天,薛家想尽办法竟然也压不住,闹到最后竟有为那些娈童发声的。
  原来薛六郎玩死的那些娈童,有不少并非是从老鸨手里买走的,而是饱读诗书的文弱书生。
  这些人几乎都不是盛京人,无不是在赴京赶考的途中,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被人掳走。
  等他们醒来后,发现身上的家状、举状以及驿券这些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趁着薛家混乱,逃出来的余申在京兆府,敲响了登闻鼓。
  恰巧孟澜当值受理此事,将余申暂且留在身边后,又手书一封,和他的诉状一起送进宫。
  谢望本就因为群玉摔伤了脑袋迟迟未醒而心烦意乱,这会又看到孟澜上书,恳请三司会审,严查薛家。
  他御笔一挥,恩准此事由大理寺少卿崔濯全权审理,孟澜从旁协助。
  与此同时谢望又吩咐何用,盯着玉仪公主和郑家的动静。
  这么些举子不慎失踪,地方官府竟然也没有严查?还是说他们根本就不清楚有这么一件事?
  时任吏部尚书的郑平修从前便是四皇子党,在四皇子死后整日都是战战兢兢地度日,生怕新帝要找他算账。
  谁知新帝甫一登基,说是朝廷正是缺人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些老臣清算。
  灵帝在位时期并不常设科举,原本一年一次的常举,两年一次的制举,硬生生拖至三、五年一次。
  今年恰好轮到常举,新科举子中也就虚相旬崭露头角,其余人无不是在翰林院,便是外放至各地了。
  郑平修只当新帝是想明年开春重设常举,便想着与礼部早做准备。
  谁知翻阅过往卷宗,竟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就以这位名唤余申的举子为例,他的卷面倒是干净整洁,可有些字书写形态有细微不同,倒像是左撇子才写出来的。
  可他翻阅余申留下的书籍,发现字迹并不相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